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本書從民眾的角度理解中國政治文化,中國社會存在著「競爭性價值觀」(傳統儒家價值觀與現代民主價值觀)。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民眾的價值觀結構發生變化,其特點是「70後」與「80後」新世代具有民主價值觀的群體大幅增加,這是從經濟賦權進而價值賦權的過程。

  改革開放三十年後,因為經濟的成功,中國逐漸邁入現代化國家的水平,可是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討論仍然方興未艾,韌性威權?中國模式?亦或是民主化?作者想要探討的問題是,中國延遲民主化的真正因素為何?未來的中國仍然可以維持現有政權形式,拒絕民主化過程嗎?不同於政治菁英的分析角度,本書內容從社會大眾意見出發,強調世代差異與價值觀變遷對於政治發展的影響。

聯合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徐斯勤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政治學系教授──張佑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峻鋕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研究領域:
  比較政治、政治文化、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等
  長期關注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嘗試提出兼顧宏觀面與微觀面的見解
 
  現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未來政治走向的辯論
第三節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四節本文的主要視角

第二章民主與中國──過渡還是異例
第一節民主化的解釋途徑與中國案例
第二節改革開放後得中國民主之路
第三節特殊論:中國式民主?!
第四節中國民主進行式

第三章中國新舊世代的價值觀差異
第一節世代交替與價值觀變遷
第二節中國新世代議題
第三節價值觀的競爭與變遷
第四節趨同性與文化相對性的辯證

第四章新世代與威權韌性
第一節中國模式的具體內容
第二節民族主義的世代差異
第三節中國式治理的民眾支持度
第四節辯證的中國政治現代化

第五章政治支持的世代差異
第一節中國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第二節中國民眾的政治信任
第三節政治信任的世代差異
第四節制度正當性的世代差異
第五節新世代的政治支持分歧

第六章中國民眾的政治參與
第一節政治參與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政治參與的類型與變化
第三節政治參與的世代差異
第四節政治參與的動力

第七章中國民眾的民主支持與民主認知
第一節民主支持與民主認知
第二節中國民眾的民主支持
第三節中國民眾的民主認知
第四節民主支持、民主認知與中國式民主

第八章遲到的新中國
第一節主要的數據發現
第二節回應民主化理論
第三節中國政治發展的十字路口
第四節未來相關議題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變項處理

 
 

推薦序

徐斯勤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其綜合國力的持續成長,以及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已使其成為各國學界與實務界,在諸多不同議題上最為關注鑽研的對象之一。對於臺灣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弔詭的是,臺灣社會多數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理解或認識,往往停留在經濟發展上實力強大、政治體制威權封閉、社會文化上與臺灣同文同源卻也存在諸多差異的印象裡。特別是,從1970年代末兩岸社會接觸以來,這種刻板印象基本上未曾發生重大改變。然而,中國大陸社會經過將近四十年的劇烈變化,這種刻板印象早已無法概括其許多重要的集體文化與行為層面變遷。中國大陸社會本身對於出生在不同世代人群之間,其觀念與行為的明顯差異,早已用所謂「70後」、「80後」、「90後」等概念做了清晰明確的劃分。但臺灣的多數民眾,恐怕很少察覺到這種世代交替對於中國大陸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所帶來的結構性影響。

  而吳峻鋕博士在其臺大政治系博士論文基礎上,進行強化後所完成的本書,對於國內多數民眾的上述盲點,恰好能提供資訊乃至觀點及意義上的重要補充,同時也為國內的當代中國研究學術社群,做出重要貢獻。這種貢獻,來自本書的三項主要工作:第一,檢視中國的不同世代,在與政治有關的一般性價值觀上,存在何種不同的取向,以及這些不同取向在不同世代當中的分布型態。第二,針對價值觀作為一項自變數(原因),如何影響了中國大陸民眾以民族主義、對國內政治體制的期待和判斷、國內政治機構可被信任的程度、國內政治體制的正當性、對民主與威權的一般性認知和評價為對象的態度(結果),以及如何影響了中國大陸民眾在政治參與上的實際行為(結果),進行分析。第三,探討中國大陸民眾的上述政治態度變遷,對於其未來的民主化政治變遷可能帶來何種影響。這些分析和討論,植基於當代全球政治學界研究政治文化和民主化最重要的資料庫之一──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在2011年的調查訪問數據,並運用統計方法,來發現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本書在上述三項工作中前兩項的研究發現,顯示了中國大陸經過將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後,民眾的政治文化或政治態度,的確有所轉變;在一般性價值觀上,在改革開放後環境中成長的「70後」與「80後」人群,比更早世代的人群,持有較多的民主價值觀,以及較少的傳統性價值觀(本書中所謂「儒家」價值觀)。在價值觀變遷的影響上,「80後」世代整體,以及持有民主價值觀的民眾,對於政權機構的信任都較低,對於政治體制的正當性認可也較低,同時對於威權體制的排斥態度也較為明顯。換言之,現代化理論所說,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結構與主觀理念及價值取向轉變,同樣適用於中國大陸;就這部分而言,事實證明中國大陸無法脫離歷史的規律,與其他社會並無太大不同。至於在最後一項工作,本書提供的線索以及可能衍生的討論,則較多不確定性。持有民主價值觀者,對於民主的原則性偏好並未高於傳統價值觀,也並未從事更多的抗議型政治參與行為。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問題:政治價值觀的改變,是否必然導致與原有體制截然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目前似乎還缺乏決定性的證據,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之所以看來還無法提供確定答案,是來自一個多數政治學者往往忽略的事實:民眾的價值取向或政治文化,長期而言,多半是重大政治變遷的必要條件,但未必是充分條件。對於現有政治體制在主觀上的滿意度變化,有待許多其他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配合,才能產生較大幅度的民主化。在中國大陸當前的環境和脈絡下,最重要的主觀條件之一,是民眾對於取代現有體制和政權的選項,預期其是否真的可能產生比現狀更好的結果,以及因此而衍生的,個人本身是願意負擔那些由於參與推動劇烈變革而給個人帶來的各種成本。前面提到本書發現抱持民主價值觀者,並未比其他價值觀者更積極進行抗議型的政治參與,正好說明了主觀態度和實際行動之間,仍舊會受到個人得失計算的干擾。而最重要的客觀條件之一,是中國大陸黨國體制本身,在多大程度上能否隨著經濟與社會的變化,來進行學習和調適,使得政治現實不致和民眾的需求和期待之間產生過大的落差。臺灣一般民眾很少察覺到,宏觀層面看來鐵板一塊的中共黨國體制內部,這些年來從微觀層面來觀察,在權力制約、資訊透明、民眾參與、對於官員和幹部的課責程度等各方面,其實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漸進式演變。當然,這些演進產生後的結果,距離一般民主國家的各項民主指標平均值還很遠,但是對於緩解現實與期待之間落差,以及因應體制的正當性危機方面,仍然具有某些功用。
 
  如果綜合考量上述主觀和客觀條件兩者,就不難理解為何西方政治學者所稱,中共政治體制具有所謂「威權韌性」,亦即能隨環境變遷而持續穩定存在的事實。可喜的是,本書也正視此一議題,結合了經驗證據和理論概念加以討論。在我看來,如何理解和評估中共政權的威權韌性,應該特別注意兩點,而這兩點恰恰也是西方的中國研究學界較少注意到的。第一,威權韌性下是否必然不可能產生民主化?這裡的關鍵在於,我們採取何種民主化的定義和標準。如果以民主化最核心的標準──是否存在具有足夠公平性和競爭性的選舉,來決定國家最高政治權力的歸屬──那麼兩者是互斥的。但如果採用民主化重要學者LarryDiamond討論民主化時廣義的測量指標體系--國家機關的有效性、法治、水平課責與控制腐敗、競爭、參與、垂直課責、自由、平等、政府的回應性--那麼中共政權的上述自我調適,其實也就是在這些指標上都有些許成長。第二,當這些調適出現時,那麼中共政權的「韌性」固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原因正是由於這些調適使得「威權」的程度開始出現初步的鬆動。換言之威權韌性不是一個靜態而固化的概念,而是一個內部存在邏輯上的扞格,而且時間愈久此種扞格愈明顯的概念。

  以上的思考都說明了:本書是了解和研究當代中國總體性政治變遷不可或缺的佳作;在本書所提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更深入的思考與更豐富的研究議程,將得以開展。我認為,本書無論是用於大學部的相關課程,或作為研究所課程的參考讀物,都十分合適。我願在此向一般社會大眾以及高等教育學府,鄭重推薦此書。

張佑宗

  中國大陸政治改革何時發生?以什麼方式進行?目前主流看法認為中國大陸將結合威權統治與善治(goodgovernance)(類似新加坡模式),而且能夠長期存續下來,可稱之為「中國式民主」(Chinese-styledemocracy)。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不可避免帶動中國社會轉型,這些經社發展的後果難道不會衝擊威權統治?

  峻鋕長期專注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並具備足夠的量化研究能力,在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中,試圖找出新的切入點。峻鋕認為要理解複雜的中國政治轉型問題,需回到過去的文化變遷與世代差異理論,尤其是Inglehart等人提出的「公民賦權」理論。依照文化變遷與世代差異理論,峻鋕的研究重點認為中國未來政治改變,應該在政治體制之外進行觀察,尤其是來自社會內部的變遷。其次,要解釋中國大陸未來政治發展趨勢,必須先瞭解中國社會在經濟發展後,人民的政治價值如何改變。第三,必須研究新世代的價值變遷,才能具體回答中國大陸政治發展的軌跡與可能性。

  透過隨機問卷調查方式,蒐集民眾的政治態度、信念與評價,特別是1980年後出生的群體。峻鋕的研究發現,中國在經濟生活獲得改善後,政治價值正處於變遷的過程,新世代的民主價值逐漸在增長。當新世代逐漸具備西方民主價值後,會減低他們對現存政治體制的支持,以及對政治機構的信任。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社會的政治價值在不同世代之間逐漸有所差異,而且這些差異也會影響統治的正當性。雖然政治價值對政治參與尚未產生關聯,但中國正從經濟賦權走到文化賦權的階段。
裴敏欣認為中國經濟奇蹟會「陷入轉型的困境」,缺乏民主改革的中國就會喪失持續驚人的成長和發展能力。黎安友以「威權韌性」(ResilientAuthoritarianism)判斷中國將成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異例。相較之下,峻鋕以大量經驗資料為基礎,補充上述兩種理論觀點不足之處,尤其政治文化因素在經社轉型和政治轉型之間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經濟生活改善後,還需要價值變遷,才有可能讓中國由威權邁向民主政治。

  從經濟賦權到文化賦權,再從文化賦權到體制賦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正在經歷第二個發展階段。峻鋕的研究告訴我們,雖然預測中國是否會發生政治改革的資訊尚未充足,但未來前景已經可以預期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8155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5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5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一、教授儲殷眼中的高考 ... 我們這代年輕人至少有三個條件,是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年輕人夢寐以求而不得的。 第一點,高考制度,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樣給底層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我是大學老師,我的孩子來自五湖四海,我的孩子來自很窮很窮的山村,很好很好的城市,他們住在一起,他們坐在一起,他們共同進步,他們甚至會將來在一個單位工作成為同事,你會時時刻刻的發現階層是在流動的,這一點在大多數國家是不存在的。 ... 在美國要上好的大學,如果你成績真的不是特別優秀的話,你得要參議員的推薦信,參議員的推薦信是人人都能拿到的嗎?而在中國分數是硬道理,很多人說這有問題,這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但你實際上,這裡面有多麼大的公平,你今天在高考,你找任何一個關係說,我有個孩子能不能幫幫忙,沒有一個大學老師敢跟你講,這事好操作,所有老師會告訴你過不了線,我們見不著人,我們幫不了你啊。 我一直講什麼是中國夢啊,就是朝為牽牛郎,慕登天子堂。高考啊,高考這項制度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遠遠不能跟我們相比。 ... 我想,這能解決一部分人關於高考的疑惑吧。 二、美國的教育 楊振寧曾在一次在線直播中說過,在中國一些人認為美國的教育好,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他認為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 ... 同時他還表示把中學生送去美國教育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於年輕人所採取的態度是放任政策,也就是讓他們隨波逐流。 大家可以想想看,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人管教,會長成什麼樣呢?當然他們的這種教育哲學,給予有特殊天賦的孩子以極大的創新空間,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浪費了許多的人才,造成了許多悲劇。 也許他們只需要極少數的精英。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 這也就是許多人所吹捧的,快樂至上的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美國的老師教什麼呢?就是想到什麼教什麼,拿聖經當課程,根本就不算什麼。甚至在一個不錯的高中,還會有老師賣給學生毒品的事情發生。我想這並不是中國家長所希望發生的事情。 ... 美國應該沒有早戀一說,師生戀恐怕也時常發生,中國廣大家長也不能接受吧。 想想在中國會發生什麼呢?班主任恨不得天天到廁所去賭你,吸菸都不行。中國老師頂多多賣給你兩套卷子,你做了也並沒什麼壞處。 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非常的薄弱,有的學生到了高中才接觸一元一次方程。他們沒有統一的教育標準,中小學教育質量良莠不齊。廣大家長能夠想像嗎?我們的孩子小學接觸的一元一次方程,到高中再學恐怕晚點兒了吧。 ... 他們從初中輕鬆的生活到高中之間巨大的跨度更是讓學生們無從適應。有的人不知如何處理這份壓力,因而沾染上酒精,毒品,從此一去不復返,走向罪惡的深淵。可是很多學校對這些現象都置之不理,我們可以接受嗎? 公立學校的學區制和私立學校一年5~6萬美元的學費就註定了最後的結局,教育是實現基層流動的唯一機會,而他們卻做不到。正如文章的開頭所說的那樣,在其他國家很難實現階層之間的流動。 三、珍惜和感恩 我們如今的高考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再也找不到其他一個國家和地區能擁有如此大的公平的制度。 朝為牽牛郎,暮登天子堂,我們真的可以實現,我就是從邊遠的農村上出來的大學,即使存在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只啃課本和一套練習冊,我們也能做到。 當然我那些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同學們,日子過得也不錯。只要肯努力肯奮鬥,我們就有機會,不用吃那麼大的苦,我們也能過得很幸福。 ... 今天我們所詬病的,正是別人所夢寐以求的。也許我們所最欠缺的是做好家庭教育,讓父母更懂他們的子女,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讓孩子們更加勤奮努力,並且懂得感恩。 對於高考,對於我們的教育,你認同儲殷教授的觀點嗎?或者您自己又有怎樣的看法呢?請在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言論。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QAGjj7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226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羊毛捲髮推薦染髮店台中北區短龐克髮型推薦染髮店大甲泰迪熊卷髮推薦髮廊大甲後梳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沙鹿自然蓬鬆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霧峰逗號瀏海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北屯齊耳瀏海短髮 台中北區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豐原外捲短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豐原氧氣瀏海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南屯頭皮舒活護理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北區韓男刻髮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優惠商品開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